正在加载数据...
欢迎来到兰州大学预算绩效管理研究中心!

甘肃省财政厅2024年财政重点绩效评价全过程咨询服务总报告

文章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5年06月22日 点击数: 字号:【

一、概述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及甘肃省委、省政府有关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决策部署和工作安排,受甘肃省财政厅委托,兰州大学组织校内外预算绩效管理领域专家成立项目组,开展甘肃省 2024 年财政重点绩效评价全过程咨询服务工作。咨询服务包含财政重点绩效评价采购评标及工作方案评审、部门整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县级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财政重点绩效评价报告质量评估等。通过发挥兰州大学在预算绩效管理领域的智库作用,切实提升甘肃省 2024 年部门整体绩效评价、县级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和重点项目绩效评价质量,助力甘肃省财政厅提升财政资金配置和使用效率,提升公共服务质量,促进预算绩效管理提质增效,进而为甘肃省财政管理现代化提供持续的智力支持和咨询服务。

 二、工作过程

此次财政重点绩效评价全过程咨询服务工作共包含四个阶段,分别为重点绩效评价采购评标阶段、部门整体绩效及县级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阶段、重点绩效评价工作方案评审阶段、财政重点绩效评价报告质量评估阶段。

重点绩效评价采购评标阶段,项目组于2024 年 5 月—2024 年 7 月对 10 个部门整体绩效评价项目(以下用“部门”简化表示)共 34 份投标文件、5 个县级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项目(以下用“县综”简化表示)共 18 份投标文件和 21 个财政支出绩效评价项目(以下用“项目”简化表示)共 75 份投标文件进行打分,部门、县综和项目评审平均分分别为 73.91 分、75.46 分、72.27 分。

部门整体绩效及县级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阶段,项目组于2024 年 7 月前设计完成部门整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县级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其中,部门整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包含 5个共性一级指标、14 个共性二级指标、34 个共性三级指标,以及 1 个一级个性指标、2 个必选的二级指标和 2 个非必选的二级指标;县级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包含5个共性一级指标、15个共性二级指标、54 个共性三级指标。通过指标体系构建,为后续评价工作提供评价依据和保障。

重点绩效评价工作方案评审阶段,项目组于2024 年 6 月 20 日和 21日对第三方机构承担的重点绩效评价项目(部门、县综和项目)的工作实施方案进行了集中会审,就工作实施方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集中质询,并对各工作实施方案进行打分,部门、县综和项目工作实施方案评审平均分分别为 86.10、83.60 和 85.90 分。

财政重点绩效评价报告质量评估阶段,项目组于2024 年 8 月—2024年 10 月对第三方机构承担的省级绩效评价项目的绩效评价报告进行了集中会审,评审对象为第三方机构完成的 10 个县综、10 个部门整体、20 个项目绩效评价报告。在评审过程中,项目组采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方式减少专家主观评分中存在的潜在偏差和偏误问题,最终得分由专家打分(80%)、人工智能规范性打分(10%)和机器学习评审打分(10%)进行加权计算后得出。部门、县综和项目评价报告质量评估平均分分别为、80.07、80.49 和 81.87 分。

综合财政重点绩效评价全过程评审得分,项目组于 2024 年 10 月—11 月对采购评标阶段、工作方案评审阶段和质量评估阶段的各指标得分进行大数据分析,探究各评审阶段间的内在逻辑和影响关系,总结出从采购评标到工作方案评审,再到评价报告质量评估层次递进的逻辑链条,通过对各个阶段重点指标的深入分析,揭示各阶段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关系及其对最终整体绩效评价报告质量的影响。通过对第三方机构开展绩效评价工作的全过程跟踪和精准把脉,项目组提出对后续预算绩效管理的改进建议,以期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和绩效管理的科学性和公正性,为省财政厅后续优化绩效管理流程、强化预算绩效管理提供重要参考和支撑。

三、工作结论

针对重点绩效评价采购评标及工作评审环节,项目组建议针对采购评标过程中发现的部分机构存在对服务方案的响应程度不高、对投标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对指标体系的理解程度不足等问题,建议应进一步增强服务方案定制化内容、强化全周期质量管控以及深化指标体系学习与应用。针对部分中标机构在方案会审中出现的指标体系构建不合理,部分评价指标模糊不清与财政厅相关政策要求衔接不够紧密等问题,建议从提升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优化绩效评价的组织架构、增强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价值、优化绩效评价的组织架构等方面协同发力。

针对重点绩效评价报告质量评估环节,项目组建议针对第三方调研工作中存在的深入性与客观性不足等问题,应继续优化资质审核环节;建立经验分享和交流机制,推行定期复审与激励制度。针对第三方机构在预算绩效评价中独立性与有效性缺失等问题,建议加快构建绩效信息管理平台的设立,制定严格的监控流程,实施定期评估与反馈,并建立明确的奖惩机制。针对第三方机构在预算绩效评价工作中对指标体系理解不深等问题,建议应继续加强指标体系培训,提升第三方机构的专业素养;应建立统一的评分标准,规范第三方机构的打分行为;应建立结果反馈机制,推动评价结果公开透明。针对第三方机构绩效评价方法创新滞后,现代化智能化方法应用有待加强的问题,应鼓励第三方机构引入先进技术,提升评价效率;应加强第三方机构信息化建设,提升评价智能化水平;应鼓励第三方机构创新实践,推动方法升级。

综合各个评审阶段第三方机构的得分情况,项目组认为,当前重点绩效评价全过程工作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在省财政厅监督与规范管理方面,现有工作中存在对第三方机构工作实施方案的审核和监督力度尚有不足、对第三方机构评审环节中出现的潜在矛盾点的识别度不高、部分评审环节的评分标准设置主观性较强、各阶段评审指标体系设计仍不完善等问题;

二是在第三方机构执行与评价过程方面,第三方机构存在人员配置及投入承诺与实际执行效果存在较大差距、机构胜任度与第三方评价报告质量存在较大差距、关键性评审指标得分率不高、评估目的不明确且导向性针对性不强、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规范性和能力有待提升、反馈机制执行和整改落实不充分、创新能力和方法应用仍有局限性等突出问题。

基于此,项目组建议:

省财政厅应完善工作实施方案的审核和监督机制,提高对第三方机构评审环节中各指标潜在矛盾点的识别和解决能力,对满分率较高的指标进行完善优化;应督促第三方机构强化承诺与执行的一致性,进一步提升第三方机构工作实施方案的针对性与适应性,提升评估工具的科学性,提高数据质量管理能力,鼓励第三方机构使用先进技术开展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