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甘肃省财政厅2024年部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工作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为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对高质量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要求,抓住“全方位”中部门整体绩效管理的关键一环,提升部门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提升部门管理水平,受甘肃省财政厅委托,兰州大学组成课题组开展 2024 年部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设研究。课题组通过梳理归纳指标体系的设计与构建逻辑,提出部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涵盖部门规划、运行成本、管理效率、履职效能、社会效应以及可持续性发展能力6大关键领域,通过对2024年10个部门整体绩效评价指标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揭示了不同部门在各指标上的表现差异及薄弱环节,并根据分析结果对现有指标体系进行了内容、权重等方面的优化调整,并从完善和细化指标评分规则、引入更多定量指标、完善一级指标“运行成效”的分值及评价方法、加强指标体系与政策环境的联动性等方面提出改进建议。
二、指标体系设计的综合框架与理论支撑
基于预算控制理论、平衡计分卡理论、政府绩效评价的 5E 理论等,研究构建、优化了包含部门规划、运行成本、管理效率、履职效能、社会效应以及可持续性发展能力6大关键领域的系统、全面的部门整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包含5个共性一级指标、14个共性二级指标、34个共性三级指标,1个一级个性指标、2个必选的二级指标和2个非必选的二级指标,以及加、减分项。指标权重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方法确定。在得分计算方面,针对不同类型的指标(如固定目标值、不超过目标值、目标值的上下限百分比、范围型目标值以及定性指标),设计了适应性得分计算方法,确保评价结果能够真实且准确地反映部门整体绩效表现。
三、部门整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与优化
部门规划的考量包涵盖部门规划合理性和绩效目标管理,运行成本的考量涵盖基本经费成本和项目经费成本,管理效率的考量涵盖预算管理、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和基础管理,履职效能的考量涵盖年度目标、重点工作、“过紧日子”政策落实情况,运行成效的考量涵盖政治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利益相关者满意度,可持续性发展能力的考量涵盖管理机制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
课题组结合政策要求和研究成果,新增了“过紧日子”政策落实情况、部门规划匹配性、绩效指标明确性等指标,删除了部分不符合当前政策表述或实际需要的指标,并优化了权重分配和评分标准。调整后的体系更关注、明确和强化部门的支出责任,提升评估的针对性和数据支撑能力。
四、部门整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
课题组对甘肃省部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在2024年部门绩效评价应用结果进行了深入分析,结论显示,部门整体绩效评价(共性指标)得分情况良好,平均得分率在81.54%,其中,指标“4.履职效能”得分率最高,“2.运行成本”得分率最低,分别为 93.32%、66.67%。结果证明,部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情况良好,能够有效支撑部门整体绩效评价应用。
五、改进建议
当前部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运用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定性指标数量较多;一级指标“运行成效”的分值及设置细则仍需进一步调整;部分指标评分规则仍需进一步明确和细化等。
针对以上问题,本报告建议对指标体系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完善:一是进一步完善和细化指标评分规则;二是引入更多定量指标;三是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一级指标“5.运行成效”的分值及评价方法;四是加强指标体系与政策环境的联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