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数据...
欢迎来到兰州大学应急管理研究中心!

[博]基于三元空间的社区韧性治理效能研究---赵官虎(2025届 公共管理专业)

文章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09日 点击数: 字号:【

基于三元空间的社区韧性治理效能研究

赵官虎

2025届 公共管理专业

中文摘要:韧性治理是为了有效应对复合型灾害风险而产生的治理理念。当前我国城市发展中面临的灾害风险样态呈现鲜明的不确定性与复合叠加的特征,而城市社区日益成为灾害风险的积聚点和治理着力点。在中国,社区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和最后一公里。灾害或风险往往都是在社区层面被首先感知,因此探析社区韧性治理效能对有效应对社区突发公共事件具有重要意义。如何提升我国社区韧性治理效能,其是破解社区风险治理困境的因应之道,其对于指导我国社区灾害风险治理实践,推动建设适应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的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当前,关于社区韧性治理的研究多集中于物理空间和社会空间的要素分析,对信息空间要素的探讨相对不足,这限制了研究者对社区韧性治理及其效能影响因素的系统性分析和全面理解。此外,过往研究尚未明确社区的物理空间、社会空间和信息空间要素如何相互作用和协同以影响社区韧性治理效能,也缺乏对社区韧性治理效能驱动机制的深入分析。

从三元空间的视角分析社区韧性治理效能,强调了不同空间要素的相互影响及其对韧性治理的积极作用。本研究基于三元空间理论、韧性理论、公共价值理论和协同治理理论,先利用程序型扎根理论识别了社区韧性治理效能的关键影响因素,再利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探究了社区韧性治理效能的驱动机制,最后探索性地分析了提升社区韧性治理效能的路径。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

1本研究将效能理念引入社区韧性治理领域,建构了社区韧性治理效能这一概念。本研究指出,社区韧性治理效能是多元主体参与社区韧性治理活动时,其绩效与能力的综合反映,本质上体现了社区在开展韧性治理工作过程中的整体治理水平。在公共价值理论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国家治理理念指导下,本研究进一步深化社区韧性治理效能的概念内涵,提出以社区居民满意度和社区居民安全感作为衡量社区韧性治理绩效的关键指标。基于此,本研究将社区韧性治理效能划分为社区韧性治理能力、社区居民满意度、社区居民安全感三个维度,为后续社区韧性治理研究提供了清晰的评估路径,为提升社区治理现代化水平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2)根据程序型扎根理论分析结果,本研究发现,基础设施禀赋、应急救援物资、社区组织管理、社区组织学习、社区社会资本、信息沟通质量和社区智慧决策是社区韧性治理效能的关键影响因素。其中,基础设施禀赋和应急救援物资是物理空间的关键影响因素;社区组织管理、社区组织学习和社区社会资本是社会空间的关键影响因素;信息沟通质量和社区智慧决策是信息空间的关键影响因素。

3)社区韧性治理效能的生成是一个多因素协同联动的动态过程,存在不同的社区韧性治理效能驱动机制。根据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分析结果,本研究发现存在四种类型的社区韧性治理效能驱动机制,包括:组织管理驱动型、组织学习驱动型、物质资源驱动型以及数字技术驱动型。在组织管理驱动型中,社区组织管理是社区韧性治理效能生成的核心条件,而信息沟通质量、基础设施禀赋和社区组织学习则是边缘条件。在组织学习驱动型中,社区组织学习是社区韧性治理效能生成的核心条件,而应急救援物资、社区组织管理、社区社会资本和信息沟通质量则是边缘条件。在物质资源驱动型中,基础设施禀赋和应急救援物资是社区韧性治理效能生成的核心条件,而社区组织管理、社区组织学习、社区社会资本、信息沟通质量和社区智慧决策则是边缘条件。在数字技术驱动型中,社区智慧决策是社区韧性治理效能生成的核心条件,而信息沟通质量、社区组织管理、社区组织学习和社区社会资本则是边缘条件。

4)基于三元空间理论,在综合考量社区韧性治理效能关键影响因素和社区韧性治理效能驱动机制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按照先分后合逻辑,本研究分别从物理空间、社会空间、信息空间和三元空间提出社区韧性治理效能提升路径:

物理空间:减灾资源的冗余设计和准备。一是多主体参与应急物资的准备和共享,提高应急物资的质量,增强社区韧性。二是应急物资的战时生产能力构建和快速调配,在战时能够快速提供足够的社区应急物资。三是优化社区传统的应急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关键的公共服务、保障社区的安全,推动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社会空间:完善社区组织管理、组织学习和社会资本。一是完善社区组织管理制度,党建引领强化社区韧性治理共同体的领导核心地位,增加社区工作人员数量和提升其应急工作技能,增强社区韧性治理效能。二是完善社区组织学习机制,建立专家、志愿者和社区居民之间的畅通信息沟通渠道,促进知识共享和经验交流,组织社区居民参与应急演练,切实提高居民应急避险、紧急疏散和自救互救能力。三是构建适宜培育和维系社区社会资本的环境,夯实社区信任基础,发挥信任机制增强协同合作进而提高社区韧性治理效能。

信息空间:数字技术赋能社区智慧决策和信息治理能力。加强数字平台建设赋能社区韧性治理,多模态构建社区风险监测预警能力,助力韧性治理效能生成。同时,提高信息沟通质量,保护社区居民隐私助力社区韧性治理。

三元空间:统筹兼顾合力构建韧性治理高效能社区。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吸纳数字人才支撑社区智慧决策行动。以人为本推动三元空间(物理空间、社会空间和信息空间)要素协同发展的驱动力。通过整合三元空间的资源,更有效地支持社区的韧性治理,确保在面对各种灾害风险时,社区能够展现出更强的抵抗能力、适应能力和恢复能力。

本研究可能实现了以下三方面的创新之处:

第一,基于效能视角探究了社区韧性治理,提出社区韧性治理效能整合性概念,结合韧性理论和公共价值理论将其从社区韧性治理能力、社区居民满意度和社区居民安全感三维度进行解构,弥补了现有研究中关于社区韧性治理效能的研究不足,为社区韧性治理的实践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第二,从物理空间、社会空间与信息空间3个维度的前因条件出发,构建了三元空间要素协同的社区韧性治理效能分析框架,将三元空间理论引入社区韧性治理研究中,突破传统基于单一空间维度(如物理空间或社会空间)开展韧性治理效能研究的局限,从空间要素交互视角揭示社区韧性治理效能的驱动机制,为理解社区韧性治理提供了新的理论透镜。第三,运用准混合研究方法(程序型扎根理论和定性比较分析方法相结合),识别社区韧性治理效能的关键影响因素及其耦合形成的驱动机制,突破单一研究方法的局限性,为深化了社区韧性治理效能的影响因素研究、理解非线性的社区韧性治理效能的驱动机制提供了更全面的分析手段。

总体而言,本研究识别了社区韧性治理效能的关键影响因素,探析了社区韧性治理效能的驱动机制,进一步拓展了效能概念和三元空间理论的应用情境,丰富了中国社区韧性治理的话语体系。同时,本研究也为社区韧性治理实践的优化策略提供科研证据支持,加速社区韧性治理效能的释放,为推动我国基层风险治理和应急管理能力现代化做了有益思考。

关键词:三元空间,城市社区,韧性治理效能,影响因素,驱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