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勇忠教授、许倩副教授受邀参加中国应急管理学会校园安全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年会暨“社会风险与校园安全”高端论坛并作报告
2021年10月30日,中国应急管理学会校园安全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年会暨“社会风险与校园安全”高端论坛在南华大学线上线下同时举办。此次大会由中国应急管理学会校园安全专业委员会主办,南华大学、衡阳市教育局、成都市律师协会承办,全国教育系统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中心、湖南省教育系统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中心、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南大学社会稳定风险研究评估中心、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南京大学社会风险与公共危机管理研究中心、西安交通大学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研究中心、兰州大学应急管理研究中心共同协办。会议吸引了来自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中国应急管理学会、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南京大学、中南大学、山东大学、兰州大学等200余名专家学者参与线上会议交流。此外,有7000余名专家学者、大中小学教师、社会组织和企业代表等业内人士线上收看。
衡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龚学余,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培训中心(中欧应急管理学院)副主任(副院长)、中国应急管理学会秘书长杨永斌,南华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应急管理学会校园安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高山教授,中国应急管理学会学术部主任李少阳出席线上开幕式。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中国应急管理学会校园安全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张桂蓉教授主持,龚学余副市长、杨永斌教授和高山教授先后致辞。
开幕式上,高山教授发布了《中国应急教育与校园安全发展报告2021》并从校园安全政策、疫情下校园安全新动态及治理手段新特征等方面具体介绍了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和意义。
在主旨报告中,兰州大学应急管理研究中心外聘教授童星老师围绕“统筹校园育人与安全”展开探讨。以新发展理念与国家总体安全观五个方面互相比较,他指出校园安全与发展的两种思路:一是将安全注入育人,二是将育人导入安全,而落脚点在后者,需要不局限于“校园安全”,从新与旧、己与他、内与外、人与自然的视角出发进行考虑。
兰州大学应急管理研究中心沙勇忠教授应邀出席会议,做了题为《公众风险感知对其备灾行为的影响:一项元分析》的报告。他表示,备灾行为对减缓灾害影响和损失具有重要的作用。公众风险感知对备灾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对于不同灾害类型和不同地区,这种影响关系存在差异。最后,他从灾害知识普及、政府帮助、灾害预测三个方面提出了管理启示。
在下午的“风险治理与公共政策”平行论坛中,兰州大学应急管理研究中心许倩副教授以《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高校封闭管理政策的网络舆情分析》为题做了报告。她指出,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大背景下,以高校封闭管理政策下的网络舆情为切入点,可以剖析防疫政策对网络舆情主题演变的影响,从而分析正式制度(政府发布的政策、规则和契约等)和非正式制度(行为规范、惯例和自我限定的行事准则等)如何相互协调,及对公众产生的影响。
此外,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原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黄百炼,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胡象明教授、武汉大学范如国教授、北京教育学院李雯教授、华东政法大学汪伟全教授、天津工业大学张春颜教授、山东大学韩自强教授等围绕校园安全事故认知、高校学生对疫情风险感知、复杂网络下的风险管理、校园风险防控、邻避设施风险感知、公共卫生事件引发的社会风险及其防范策略、校园欺凌等议题分别做了主题报告。
各分论坛报告结束后,会议举行了闭幕式。南华大学党委书记、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高山教授对本次会议做了总结。他表示,社会风险和校园安全问题牵动千家万户,牵动着社会每一根神经末梢。这次会议对中国的应急管理和校园安全的理论和实践都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代表了目前学界在这个领域的最高水平。这样的研讨必将对我们社会的发展,对平安中国建设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