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勇忠教授受邀参加“中国共产党百年与公共管理学科发展”高端论坛并作报告
2021年6月19日,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由全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承办的“中国共产党百年与公共管理学科发展”高端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
国务院研究室原主任、原国家行政学院党委书记魏礼群,教指委第一副主任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会长、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江小涓,教指委原委员、南京农业大学中国资源环境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曲福田,教指委副主任委员李旭红及有关部门同志,教指委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教指委原委员、东北大学原副校长娄成武,南开大学原党委常委、原副校长朱光磊,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许晓东,兰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沙勇忠,教指委原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原院长董克用,教指委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燕继荣,教指委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执行院长杨开峰,教指委委员、武汉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丁煌,教指委委员、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姜晓萍,教指委委员、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李俊清,中国人民大学党委组织部部长兼统战部部长严金明,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孙柏瑛,教指委副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杨宏山等出席论坛。教指委原顾问、中国当代行政学的主要奠基人、中山大学教授夏书章通过视频致辞。
兰州大学应急管理研究中心沙勇忠教授应邀出席论坛,做了题为《数智赋能时代的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报告,主要探讨了数智赋能时代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机遇及学科转型。他表示,“数智时代”已经来临,多个学科领域参与了“数智”语境的研究,不断勾勒出科学新图景。公共管理学作为一个典型的综合性领域,学科转型需具备更广阔的视野,要从当代科技发展以及各种学科的知识与方法中汲取营养。在新一代“数智”环境下,公共管理学科应当积极把握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带来的宝贵机遇,弥补传统公共管理研究方法的局限与不足,促进公共管理研究方法的创新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杨开峰教授对论坛作了系统总结。他表示,与会专家的专题报告虽然侧重点不同,但都很好地遵循了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统一,对建党百年的治国理政经验进行了系统总结,对中国共产党在我国公共管理学科发展中的核心作用进行了准确阐释,同时也对新时代面临的国家治理挑战进行了全面梳理,为公共管理学科的未来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方向指引和有效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