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勇忠教授参加“后疫情时代的中亚-西亚经济形势与‘一带一路’建设国际研讨会”并作报告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一带一路”建设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为深入研判疫情及后疫情时代世界发展趋势,更好地助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2020年7月16日,在“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的指导下,由兰州大学“一带一路”研究中心和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后疫情时代的中亚-西亚经济形势与‘一带一路’建设国际研讨会”通过视频会议的方式举行。来自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土耳其、伊朗、中国等国家的30位专家学者,围绕后疫情时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形势、合作发展等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会议开幕式由兰州大学“一带一路”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朱永彪教授主持。“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秘书长、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主任金鑫及兰州大学副校长、兰州大学应急管理研究中心沙勇忠教授先后在开幕式上致辞。
金鑫在开幕式致辞中首先肯定了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的建设成果,并就“后疫情时代的中亚-西亚经济形势与‘一带一路’建设”分享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当前中亚、西亚地区的抗疫形势依然严峻,但疫情并没有阻断中国与中亚、西亚国家的“一带一路”合作,反而催生出一些新的合作增长点。同时他还表示热烈欢迎中亚、西亚的智库加入“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为推动新形势下“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并表达了愿与兰州大学及其他理事单位加强交流合作的意愿。
沙勇忠教授作了题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路径与重点》的报告。他表示,“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的基本盘和定盘星,沿线国家已初步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合作网络,有望成为新全球化的重要参与者,全球经济率先复苏地之一。今后各国可继续加强顶层设计,着力解决经济走廊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推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合作,努力开创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区域合作的新格局,最终在各个层面打造包括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生态共享、健康卫生协调的利益、责任、安全与发展、命运等共同体。
同时,来自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等国的专家学者们也分析了本国应对新冠疫情危机的策略,并对后疫情时代“一带一路”经济合作发展进行展望。
此外,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所长杨恕基于新冠疫情对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的分析和预测后表示,中亚和西亚之间存在经贸联系弱、缺少直通的交通线路、紧密的区域合作机制不足、个别国家安全形势堪忧等问题。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的疫情在世界范围内处于中等偏下的程度,多国对疫情防控较为严格。同时“一带一路”建设也受到疫情的影响,需要加强整体规划。最后他谈及智库研究,认为后疫情时代学者们应该进一步提高学术研究水平,智库之间也要加强交流。
此次研讨会还发布了《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国际智库合作机构关于共同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国际合作与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高质量发展的倡议》。通过本次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就共同抗疫、构建命运共同体、利用好“一带一路”平台畅通合作、反对霸权主义、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达成了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