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数据...
欢迎来到兰州大学应急管理研究中心!

王超.辟谣何以失灵?——一个信息传播效果视角的解释框架[J].情报杂志,2019,38(05):123-129.

文章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1年01月25日 点击数: 字号:【

摘要:[目的/意义]旨在从信息传播效果视角提出辟谣失灵的解释框架,以回应当前对于辟谣失灵形成机理的系统性理论解释的不足。[方法/过程]通过食品安全网络谣言多案例的归纳,初步构建辟谣失灵的概念。在信息传播效果二维矩阵分析基础上,根据触发原因将辟谣失灵划分为功能性失灵与技术性失灵,从“信息回避”和“信息迟滞”两种基本表征来阐释其治理差异。[结果/结论]通过两种信息传播要素的对比分析发现,辟谣失灵的根本原因在于谣言信息的传播力大于辟谣信息的传播力。囿于受众信息选择性所具有的价值属性短期难以改变,因此,如何在新媒体时代有效运用技术手段提高辟谣信息传播效率,实现“信息追赶”是今后我国网络谣言监管与治理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辟谣失灵;食品安全网络谣言;信息回避;信息迟滞;信息传播效果;

基金资助:2017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大数据驱动的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研究”(编号:16JZD023);2017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基于用户生成内容的城市公共安全风险控制”(编号:17LZUJBWZY038)

原文下载地址:http://www.qbzz.org/oa/DArticle.aspx?type=view&id=19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