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国荣,李佳音,付文昊.黄河流域城市群生态安全能级:区域差异、动态演化及提升路径[J].经济地理,2025,45(02):69-79.
摘要:文章在深化WSR方法论学理认知的基础上,按照“理论指标构建—生态安全能级测度—时空特征刻画—提升路径剖析”的研究脉络,运用博弈论组合赋权法、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及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揭示了2010—2020年黄河流域七大城市群生态安全能级的区域差异、动态演化及提升路径。结果表明:(1)流域整体生态安全能级呈波动上升的趋势且存在明显的梯度效应。(2)在区域差异上,黄河流域城市群生态安全能级存在较大空间差异,其中城市群间的差异是生态安全能级差异的主要来源,超变密度贡献是次要来源。(3)在时空动态演化上,流域整体生态安全能级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城市群间生态安全能级存在极化现象。(4)在组态机制上,高生态安全能级是系统内部多因素交互的结果,任何单一要素均无法构成高生态安全能级的必要条件。黄河流域城市群共包括“事理主导下物理与人理联动型”“物理—人理双轮驱动型”“人理—物理双元逻辑下依托事理驱动型”“事理—物理联动型”及“物理—事理—人理三元协同驱动型”5种高生态安全能级提升路径,各城市群应从多要素联动的复杂系统视角进行灵活的差异化选择。据此提出打造城市群内部生态安全能级协同辐射的“沿黄朋友圈”、注入城市群间互联互通的“动力源”及畅通黄河流域城市群生态资源集约化、绿色化的“主动脉”3条建议。
关键词:黄河流域;生态安全;城市群;组态机制;WSR方法论;区域差异;生态保护;
基金资助: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2023ZD004);
原文链接: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RNPVX-4KY7g5VeLXLr49xNQRxPuv7wTEA6XLTq4CpARa2hjVuu4GGg5QsxBTS0h5uJfAw5-qv3LFYo80C-XMU0RZV4i2A5t0gH5TKFQ0gooLZfqQsXD53ScGLL_T5oPfwRKcg46b10ZqniJB_tJloXDDV-M26sr3EtC46KOaXlwWPJsQHw6Vgw==&uniplatform=NZKPT&language=CH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