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 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政府注意力演化逻辑研究---于苏(2022届 公共管理专业)
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政府注意力演化逻辑研究
于苏
2022届 公共管理专业
中文摘要: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面临的一场影响最为持久、冲击最为巨大、损失最为严重的重大公共卫生危机事件。同样,对于我国来说,这场疫情也全面考验着党和政府在处理重大突发事件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尤其是考验着我国政府在面对复杂危机情景时的科学决策响应能力。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已经暴发两年有余,我国已经基本有效遏制了疫情扩散,在较大程度上恢复了正常的社会经济发展秩序,实现了疫情防控防治的阶段性胜利。尽管现在世界范围内的疫情发展态势仍然严峻,我国也进入到疫情零星散发的常态防控阶段,但从我国疫情防控的整体表现来看,依靠显著的制度优势与人民至上的坚定信心,为世界疫情防控提供了强有力的“中国样本”和“中国方案”。这样的结果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中央政府审时度势、不断探索与努力争取的结果。根据注意力理论,在疫情防控中的中央政府注意力是有限的。究竟将“稀缺”的注意力优先分配到哪些紧急任务的应对之中,体现了政府注意力的配置策略。同时,这种注意力配置的结构随着疫情发展产生的变化又体现了政府注意力的转移特征。鉴于此,本研究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为研究主体,以政策文件和新闻发布会为切入口,依据中央政府网站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专栏的110份政策文件和167篇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以注意力基础观、公共危机管理理论和风险沟通理论作为理论基础,运用内容分析法来解构我国中央政府疫情防控中注意力的演化逻辑。从理论上,有助于以动态视角全面审视我国新冠肺炎疫情中政府注意力的不同结构维度之间的演进过程与特征;从实践上,有助于促进我国政府部门总结与提炼疫情防控成功经验,加强公共危机治理能力,增强风险沟通水平,从而增强政府公信力。
具体来看,本研究首先从政策性注意力与回应性注意力两条路径展开分析,将110份政策文件与167篇发布会文本进行全文本编码,分别构建出政策性注意力、回应性注意力的分析范畴和分析单元。其次,在编码基础上,分析疫情防控中政府注意力不同维度的演进特征,最后归纳其演化逻辑特征。结果分析发现,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体现了政府注意力演进的逻辑特征有三:一是从疫情防控目标来看,疫情防控在政府注意力的双重路径中呈现U型特征,且在疫情防控的探索期,回应性注意力对经济发展明显侧重;二是从关注主体人群来看,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政策性注意力关注对象从特殊困难群众转向社会整体,而在回应性注意力中,困难群体始终是其关注的关键对象;三是在政策工具运用过程中,体现出多元化综合治理的动态化特征,其中在回应性注意力当中供给型手段的相对注意力整体呈现增强态势。另外,从我国新冠肺炎疫情政府注意力的转移变化来看,还需要关注以下问题:一是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对于经济发展主题的供给型政策不足;二是由事件变化推动的政策供给存在滞后性;三是对需求型政策下的疫情防控主体,能否实施有效的监管手段仍有待考证,总体来说疫情防控体系仍需健全。考虑到本研究选取文本的有限性,难以系统反映我国中央政府系统治理公共卫生风险的整个过程,且基于政策的分析与基于发布会文本的分析之间存在一定的割裂。在未来,有待加强政策性注意力与回应性注意力二者之间的互动逻辑关系的探究,并纳入长期的注意力配置与转移分析,为我国疫情防控的政府决策体系提供更为长效、稳定的经验认识。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政府注意力,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