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数据...
欢迎来到兰州大学应急管理研究中心!

[硕]社会判断理论视角下高校校园安全风险认知差异研究-霍达(2020届 行政管理专业)

文章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0年07月01日 点击数: 字号:【

社会判断理论视角下高校校园安全风险认知差异研究

霍达

2020届 行政管理专业

中文摘要:21世纪以来,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等学校数量快速增长,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校园安全已经成为高等教育良性发展、高等学校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在这一背景下,受多重因素影响的风险认知导致高校校园安全风险认知主体在事件识别、风险评估等方面形成差异,显著降低了风险沟通、信息交流的有效性,从而进一步导致高校校园安全风险管理的预期效果不足。为了深入研究我国高校校园安全风险认知差异,本研究首先梳理风险认知、风险管理、校园安全风险管理相关的国内外文献,归纳得出我国学界对高校校园安全风险研究的不足以及风险认知差异、风险管理研究进展缓慢的现状。接着,从我国当前高校校园安全的现状出发,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在相关理论基础上,总结高校校园安全风险认知的影响因素。在社会判断理论的棱镜模型基础上构建高校校园安全风险认知差异测度模型,进而提出相关假设。之后,选取L大学为调查对象,依据模型设计,借鉴相关量表,设计调查问卷,对在校大学生和学生管理人员两个主体进行问卷调研,运用SPSS软件对调研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获取不同认知主体对高校校园安全风险的认知情况。将在校大学生、学生管理人员作为棱镜模型中的两个认知系统,利用模型测度不同主体的风险认知差异情况,分析风险认知差异特征和不同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并对本研究提出的相关假设进行检验。

研究结果表明:(1)整体来看,在校大学生和学生管理人员的校园安全风险认知存在显著差异,在了解程度、可能性、影响程度、可控程度、可接受性等维度上,学生管理人员的风险认知水平均高于在校大学生。(2)基于风险认知主体的角度分析,在校大学生的年级、性别与风险认知显著相关,风险经历与风险认知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学生管理人员的性别与风险认知显著相关,风险经历与风险认知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信任水平与风险认知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3)基于影响因素的角度分析,性别、风险经历对两个风险认知主体的风险认知均存在显著影响,信息获取渠道对两个主体的风险认知均不存在显著影响,年级/工作年限仅对在校大学生的风险认知存在显著影响,信任水平仅对学生管理人员的风险认知存在显著影响。风险经历对两个主体的风险认知的影响远高于其他影响因素。(4)高校校园安全风险认知主体基于不同风险类型的认知不存在显著差异,学生管理人员对各种风险类型的认知相较于在校大学生更为均衡。(5)高校校园安全风险认知主体针对校园安全风险管理提出的建议着重关注校园安全风险类型、校园功能区安全风险、校园安全相关设施、校园安全管理手段等方面,学生管理人员的建议相较于在校大学生更积极。基于研究结果,结合风险管理理论,本文提出建立和完善高校校园安全风险管理体制、建立和优化高校校园安全风险管理机制、建立和健全高校校园安全风险管理制度的风险管理策略,从而指导高校针对性地破解校园安全风险管理难题,做好风险管理工作。

关键词:高校校园安全,社会判断理论,风险认知差异,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