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中国减灾政策变迁与演进逻辑研究-赵官虎(2019届 政府绩效管理专业)
中国减灾政策变迁与演进逻辑研究
赵官虎
2019届 政府绩效管理专业
中文摘要:中国是世界上受到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同自然灾害抗争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课题,中国中央政府逐步加强灾害管理,持续推进减灾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的减灾政策指导减灾工作,尽量减少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减灾政策体系的完善程度和执行效果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因此,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探究减灾政策体系的变迁之路,整体性描绘减灾政策体系的全貌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根据实证分析结果,1989—2017年的中国减灾政策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政策起步发展阶段1989—1999年,政策快速发展阶段2000—2009年,政策稳定执行阶段2010—2017年。从减灾政策主题方面来看,每阶段的减灾政策均有不同的政策主题和关注内容,政策内容越来越多,减灾政策主题愈来愈丰富,中国减灾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总体来说,在所有的自然灾害中,减灾政策对地震灾害的关注度最高。从减灾政策主体协同方面来看,减灾政策主体联合发布的政策数量越来越多,并且参与联合发文的部门越来越多,政策主体结构网络密度越来越高,合作程度逐渐提高,减灾政策的协同有效性得到提升。整体上来说,我国综合减灾管理理念得到迅速发展,但分灾种管理体系仍继续运行,综合减灾管理理念与分灾种管理体系未能完全整合。通过文本分析对减灾政策在各阶段的直观特点进行分析,在对各阶段减灾政策主题和政策主体协作情况分析的基础上,本文结合政策分析理论、焦点事件理论和综合减灾理论,从政策理念、政策变迁驱动力两个维度分析减灾政策的演进逻辑。本文发现中国减灾政策变迁的历史逻辑是政策理念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持续关注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政策变迁驱动因素有重大焦点事件、技术革新和社会经济发展。本文将焦点事件理论置入公共政策的变迁研究,通过对中国减灾政策进行梳理,进而阐释我国减灾政策的演进逻辑,发现焦点事件理论在中国情境下对减灾政策变迁具有较强的解释力。根据中国减灾政策历史变迁的特征和逻辑,为完善中国减灾政策,本文从政策内容、政策主体协作和政策评估三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参考建议,以期促进中国减灾政策和减灾工作的发展,进而加快中国灾害管理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减灾;减灾政策;政策变迁;灾害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