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中国应急管理50人论坛·青年论坛圆满召开
“第七届中国应急管理50人论坛·青年论坛”于8月30日通过在线会议的方式顺利举行。此次论坛由清华大学应急管理研究基地、北京城市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北方工业大学新兴风险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战略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战略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承办,论坛还得到公共安全科学技术学会应急管理专业工作委员会、中国应急管理学会智慧应急工作委员会,以及《公共管理评论》(清华大学主办)、《风险灾害危机研究》(南京大学主办)、《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应急管理科学》(中国应急管理学会主办)、《学海》(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等期刊的大力支持。790余位来自高校、科研院所、政府部门和企业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共同探讨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情景下的公共风险与应急管理创新话题。
开幕式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管理学院战略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魏玖长教授主持。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副主任、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闪淳昌参事首先致辞,他特别强调了“应急管理工作要充分发挥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特色和优势,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苏世民书院院长、应急管理研究基地首席专家薛澜教授在致辞中着重强调了新冠疫情下应急管理学科的稳步发展要更多体现多学科的融通结合,要把理论和实践进行紧密结合,要把国际经验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北方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丁辉教授在致辞中倡导与会的年轻学者要更为关注新兴风险带来的挑战,并善于从动态发展的眼光思考分析风险问题。最后,国家自科基金委管理学部三处任之光副处长在致辞中着重介绍了管理学部“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学科的项目申报、评审与研究计划等情况,并鼓励青年学者要深入研究应急管理中的科学问题,共同协力推动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学科的发展。
随后的大会报告环节分为三个单元,分别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应急管理研究基地主任彭宗超教授,清华大学应急管理研究基地副主任吕孝礼副教授,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北京城市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朱伟研究员主持;中共中央党校游志斌教授、西安交通大学郭雪松教授、山东大学韩自强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刘成斌教授、暨南大学李伟权教授、中南大学王秉教授、同济大学李健副教授、北京大学郭静副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刘一弘助理教授、北京城市系统工程研究中心赵鹏霞助理研究员、南京大学林雪助理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徐佳博士后、华南理工大学尉馨元助理研究员、清华大学徐浩博士研究生、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李超副研究员等15位青年研究人员先后就新冠疫情的常态化防控体系构建、区域灾害韧性分析与建设、社会经济风险评估与灾后修复、智慧应急与应急管理新方法探索、社会新兴风险的研究探索以及公众风险感知、风险沟通与公众疫情防护性行为规律等主题做了精彩的报告。
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副主任、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闪淳昌教授、北方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丁辉教授、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张海波教授、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马奔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公共管理学院院长王郅强教授、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教研部理论室主任李明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樊博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主任郭雪松教授作为报告点评嘉宾分别对各单元的学术报告进行了精彩点评。
最后,清华大学的彭宗超教授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魏玖长教授做了大会总结发言。彭宗超教授指出,本次青年论坛举办的恰逢其时,各位青年学者研究做的很新也很实,特别是结合了新冠疫情情景的分析,不仅具有科学性和专业性,也具备了很强的政策启发性;同时,各位评论嘉宾的点评非常专业,对报告内容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也指引和启发了未来的研究方向。魏玖长教授在总结中认为,通过此次青年论坛,我国的应急管理学科研究已呈现出如下特点:重视基础理论的建构;嵌入实践导向;多学科的交叉融合;跨区域、跨体系与跨文化的对比;专业能力与专业精神的追求。这些特点对推动与保障我国应急管理学科的大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此次青年论坛通过腾讯会议的方式从8月30日上午的8:30开始,到中午13:30分结束,会议共持续了5个小时。
(新闻来源:中国应急管理研究基地http://ccmr.sppm.tsinghua.edu.cn/cnews/1019.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