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风险灾害危机多学科论坛暨第六届中国应急管理五十人论坛·青年论坛在南大召开
7月22日至23日,第五届风险灾害危机多学科论坛暨第六届中国应急管理五十人论坛·青年论坛在南京大学召开。来自美国、日本、韩国、泰国的11所国外高校学者和国内35所高校的学者,以及来中国地震局、南京市应急管理局等11个国家级、省市级单位的专家,共计200余人汇聚一堂,共同探讨风险灾害危机话题。
7月22日上午,风险灾害危机多学科论坛开启,南京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吕建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发言,会议由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孔繁斌教授主持。在随后的四个单元主题报告中,来自海内外的17名专家学者分别就风险灾害危机跨学科研究的“国际参照”、“中国路径的实践探索”等主题进行分享发言。
吕建在致辞中说,南京大学是中国较早开展风险灾害危机跨学科研究的单位之一,与风险灾害危机研究相关的管理学、政治学、社会学、情报学等学科具有良好的学术传统和扎实的科研基础。南大社会风险与公共危机管理研究中心,成立十年来,紧密围绕国家和社会需求,积极开展风险灾害危机的多学科交叉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当前,南大正积极推进“双一流”建设,其中“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南大“双一流”建设着力推进的五大学科高峰之一,风险灾害危机研究是建设该学科高峰的重要基础。
在“国际参照”单元,南京大学海外资深名师、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Louise Comfort作了题为“风险动力学:设计全球减灾战略”的报告,她运用复杂适应性系统的理论视角,对全球地震灾害响应进行了阐释和分析;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教授,DRC、NHC前主任Kathleen Tierney则介绍了灾害治理的含义和模式,论述了当前治理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如跨界灾难等;高级可持续发展研究所(IASS)教授、全球风险治理委员会主席Ortwin Renn介绍了人类在生态、经济、治理、社会方面的系统性风险,并且论述了应对全球系统性风险的三种策略;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危机领导力项目主任Arnold Howitt通过分析具体案例,阐述了在应对大规模灾难时,如何对多层次、多组织的行动进行协调。
在“中国路径的实践探索”单元,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副主任闪淳昌就“天鸽台风的应对与启示”介绍新时期我国应急管理的发展态势;南京市应急管理局局长冯甦介绍“互联网+应急管理”模式的南京实践,现场模拟操作监督、检查、执法一站式终端;北方工业大学校长、国家公共安全基准标准化委员会副主任丁辉从认知风险、治理风险出发,介绍“基于风险治理的应急联动机制”;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党委书记、清华大学应急管理研究基地主任彭宗超以“大数据与社会心态风险分析”为题探讨大数据检测在社会风险感知与治理领域的使用可能。
风险灾害危机多学科论坛是南京大学社会风险与公共危机管理研究中心“唐仲英项目”的重要内容,已成功在南京大学举办四届。会议旨在推动风险、灾害、危机多学科研究的交叉与碰撞,邀请国内外公共管理、安全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社会学、政治学、地理学、心理学、人类学、新闻传播学和人类学等不同学科背景的专家学者参与交流。
中国应急管理五十人论坛是应急管理领域专家学者学术交流实务研讨的重要平台,2014年起设立青年分论坛,会议旨在促进不同学科交叉融合,聚焦中国风险治理和应急管理实际问题,推动应急管理相关研究和实践。2020年,第六届风险灾害危机多学科论坛将于华南理工大学举办,第七届中国应急管理五十人论坛·青年论坛将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举办。
(新闻来源:新华网江苏http://www.js.xinhuanet.com/2019-07/24/c_11247920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