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数据...
欢迎来到兰州大学应急管理研究中心!

“一带一路”互联互通 为中国“走出去”保驾护航

文章来源:https://item.btime.com/37i0jpe28918a7bmksral9som1q?from=haozcxw 作者: 发布时间:2018年10月27日 点击数: 字号:【

10月16日,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一带一路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梁昊光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专项“系统规划设计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淼和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计金标校长致辞,中国教育电视台副总编辑张志君,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王曙光教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处长姬鹏程,当国家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副主任于运全,华东师范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陆钢教授,人民日报社《学术前沿》编辑部主任郑韶武,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陈秧分研究员,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李延均和兰州大学一带一路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沙勇忠等知名专家学者,以及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和中国经济时报等媒体记者出席了研讨会。会议由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规划处处长肖士兵主持。

会议现场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计金标校长表示,梁昊光教授获批的课题《系统规划设计“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研究》聚焦当前“一带一路”建设重点领域,具有重要价值,标志着二外在国家级重大项目上取得突破,充分展示了二外科研水平持续提升的良好势头,对学校优化学科体系、加强人才培养、推进成果孵化、提升战略决策服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希望课题组虚心听取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努力开拓研究思路,精心设计技术路线,确保课题研究能够顺利地开展。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计金标校长致辞

随后,北京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淼对梁昊光教授领衔的课题团队获批2018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研究专项予以祝贺。并指出这次研讨会的召开,对于教育、学术界系统性探索“一带一路”互联互通新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期待此课题能够科学规划设计其发展途径,建立关联保障体系,为中国未来地缘政治经济发展的布局、战略资源的投放,以及国内经济的调整寻找切入点,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

研讨会上,梁昊光教授从研究状况、选题价值、总体框架、预期目标、研究思路、研究方法、重点难点、创新之处、子课题分工等方面向专家组作了汇报。项目以世界经济发展需求和国家现实需求视角出发,以地缘经济发展动能机制研究、新动能支撑体系研究为基础,探讨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如何系统性地规划设计互联互通,从而维持中国自身并带动世界经济的整体发展;如何通过“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实现中国与世界的联结;如何系统营造互联互通外部环境,以及如何系统规划并推进新型经济全球化,是项目聚焦的三个问题。通过地缘政治经济视角解读“一带一路”互联互通,服务一带一路决策咨询;以互联互通的系统规划设计过程整合 “一带一路”为核心的地缘经济格局,理解新时代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格局;聚焦中国经济安全和发展空间扩展,服务国家整体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判断新时代区域联动发展趋势,丰富和完善“一带一路”全球治理方案;正面引导互联互通的作用与经济互动关系,建立正确国家利益及安全观。

项目首席专家梁昊光教授作开题报告

与会人员合影留念

与会专家认真听取了课题组的开题汇报,并对课题的总体设计和研究思路给予积极评价,充分肯定了项目聚焦“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重要性,认为项目选题论证比较充分、结构比较合理、研究方案可行、成果值得期待。同时,与会专家也针对课题实施的具体问题提出了意见与建议。张志君研究员、王曙光教授、姬鹏程处长、于运全副院长、陆钢教授分别从区域发展、全球治理、改革开放、软联通、政治经济联动性等视角探讨课题实施的重要价值,郑韶武主任对课题设计采用的文献分析法给予充分肯定,陈秧分研究员、李延军教授、沙勇忠教授则从可持续发展、国际合作协定、案例研究等多维度提出针对性建议。

(新闻来源:北京时间网https://item.btime.com/37i0jpe28918a7bmksral9som1q?from=haozcx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