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勇忠教授应邀参加首届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论坛并作主旨演讲
2024年4月28日,首届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论坛在清华大学成功举行。此次论坛以“数智时代的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建设与发展”为主题。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电子政务专家委员会主任王钦敏,国务院原副秘书长、中国工业经济学会会长江小涓,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名誉院长张钹,中宣部文改办原副主任、一级巡视员高书生等出席活动。来自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文旅部重点实验室、部委-企业联合实验室等51家实验室负责人,以及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兰州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共计120余人参加论坛。论坛分为工作交流、主论坛、圆桌对话等环节。
上午举行的工作交流会,由清华大学计算社会科学与国家治理实验室副主任孟天广教授、南京大学数据智能与交叉创新实验室主任孙建军教授主持。清华大学计算社会科学与国家治理实验室执行主任孟庆国,南开大学经济行为与政策模拟实验室主任蒋殿春,南京大学数据智能与交叉创新实验室主任孙建军,天津大学复杂管理系统实验室执行主任马寿峰,华中科技大学大数据与国家传播战略实验室执行主任李卫东,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全球价值链研究院院长殷晓鹏,北京交通大学交通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李浥东,中国传媒大学国家舆情实验室执行主任沈浩,浙江大学数字法治实验室执行主任魏斌,复旦大学数字文化保护与旅游数据智能计算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张新鹏,重庆大学智能传播与城市国际推广实验室主任董天策,西北工业大学考古探测与文物保护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董文强,中国美术学院文创设计智造实验室主任王昀等与会嘉宾结合各自实验室建设情况,分享了建设经验、发展特色以及未来建设思考。
主论坛由清华大学计算社会科学与国家治理实验室执行主任、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孟庆国主持,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出席并致辞。彭刚表示,当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同时也在目标定位、跨学科协作、人才评价、产学研合作等方面面临共性挑战,这需要各实验室建设单位通力合作,共同破解这些难题,努力探索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建设之路。希望大家共同建设好、维护好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论坛这一品牌,搭建起常态化的全国性合作交流平台,通过交流建设经验、开放共享资源、举办讲习班、搭建国际合作网络等形式,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在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中的独特作用,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贡献智慧和力量。
在主旨演讲环节,王钦敏、江小涓、张钹、高书生分别围绕“深刻认识数字时代机遇与挑战,加快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创新发展”“数字时代政府公共治理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人工智能的哲学思考”“国家文化专网建设及赋能文化机构的机制和路径”等进行主旨演讲。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数据法治实验室主任时建中,北京大学数量经济与数理金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光华管理学院教授龚六堂,中国人民大学数字政府与国家治理实验室主任、公共管理学院院长严金明,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公共文化服务大数据应用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罗云川分别就“中国政法大学数字法治实验室在促进法学与ICT技术交叉融合的探索”“文科实验室建设经验及其对新商科发展的思考”“文科实验室建设的困难挑战与未来建设思路”“公共文化大数据采集与分析应用助力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实施的具体路径”进行分享。
兰州大学应急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沙勇忠教授应邀出席论坛,并进行题为《循证社会科学的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主旨演讲。演讲围绕循证社会科学的发展产生、国际发展、中国探索、循证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这四个方面展开。首先,沙老师回顾了循证社会科学的产生与发展。认为循证医学的兴起推动了循证思想从理念走向科学,政府实践、科研范式快速变革以及学科交叉加速了循证社会科学的传播和发展。其次,从循证社会科学的典型学科领域、政府实践、组织建设阐述其在国际发展历程,强调了循证决策在社会科学领域、政府治理能力中的重要性。接着,介绍了循证社会科学在中国的学科研究、机构建设、协作组织,并分享兰州大学循证社会科学交叉创新实验室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智库服务、国际合作、平台搭建等方面取得的进展。最后,沙老师强调,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和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总结提出了以概念自主、视角自主、议题自主、结论自主为自主表现,面向循证决策、循证叙事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证据体系和协作体系为核心内容的循证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框架。他认为,可以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三个视角探索循证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路径。
圆桌对话环节由清华大学计算社会科学与国家治理实验室副主任、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张楠主持,华南理工大学数字乡村与文旅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主任吴志才、华东师范大学智能教育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周爱民、同济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上海城市科学实验室主任胡飞、云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实验室主任孔建勋、北京外国语大学人工智能与人类语言实验室主任李佐文等嘉宾围绕实验室目标定位、服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主要方式、在学科交叉融合方面的探索经验以及当前工作的重点难点和挑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讨论,并就推进实验室之间合作的关键内容和主要形式分享了真知灼见。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论坛旨在汇聚全国各部门、各地方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建设单位的智慧和力量,促进经验分享、交流合作与资源共享,共同探索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建设的体制机制和发展路径,搭建“交叉、创新、开放、合作”的高水平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建设交流合作网络。